你还佛着吗?疫后如何找回失去的动力丨明见解忧信箱
大家好,这里是明见解忧信箱。
明见解忧信箱是一个容器,我们希望能够承载你所有的情绪;
明见解忧信箱是一个朋友,我们希望能够陪伴在你的身边倾听你的烦恼;
明见解忧信箱是一束微光,我们希望能够解答你的困惑,为你带去支持和力量。
在明见解忧信箱,我们看见你的故事,看见你。
第一期,我们收到一个
关于“疫情后职场心理调适”的问题
受疫情影响的我该如何帮助自己回到原有生活轨道?
问题描述:
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我习惯的生活节奏,引起了心态的潜在变化。
复工复产之后,我渐渐发现,自己迷失在舒心放松的状态中,成为一个喜欢“混日子”的人,似乎不再是那个拼搏、高效、积极向上的小强了。
然而当前经济的不景气,裁员减薪的大环境让我不禁担心:
这样佛系下去,失去竞争力,下个裁掉的会不会是自己?
然而让人窘迫的是,意识到问题并没有带来改变,很多时间依然在“划水”,该做的事仍然效率低下。
那么该如何帮助自己回到原有生活轨道呢?
咨询师回答
经历疫情,我们缘何失去动力?
➣ 安全需要太强烈
看不见又陌生的病毒,威胁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在我们启动应激反应的同时,安全需求强烈的人,还会因强烈的威胁感,变得过于敏感、谨小慎微,试图获得绝对安全。
在行为上,除非必要,否则杜绝对接触外界。即使现在国内疫情得到良好控制,但尚未彻底结束,听到或看到境外输入增加、无症状感染者被发现等消息还是会让他们的内心泛起波澜。
因此,即使被迫复工,心理仍会纠结于各种可能的风险,倾向于少交流、少活动、少挑战,以此避免安全隐患,其结果就是先把个人的工作计划、成长安排等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 现实成就较缺乏
复工后,我们会遇到不少工作上的难题,可能是大量未读的工作邮件,或是被疫情耽误的大量工作任务,还有可能是客户的流失。
从好几个月的停工状态到突然面对积聚在一起的大量挑战,现实境况带来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
似乎工作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经营环境尚待回复,难以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这种困境及预期会让我们试图逃避而非面对。
➣ 低压舒适成习惯
疫情带来的超长假期,居家隔离的简单生活,让我们一直处在闲适的日常状态中,尤其是生活负担较小的群体,饮食卫生有长辈照管,又没了工作的负担,特别容易进入到自己的舒适圈,追求自我放松,比如长时间的打游戏、追剧、刷微博、刷抖音、睡懒觉等等。
心理学有个21天效应告诉我们,凡事坚持21天,就会形成一个习惯,而原本1周的春节假期,由于隔离扩展成了好几个21天,通过不断的强化,持续的放松休闲状态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 自我安慰成自然
当前全社会对疫情的防控还在继续,经济环境也未完全恢复正常,在复工后,同仁重聚一堂,小半年不见的伙伴在最初礼貌性距离后,往往会开始家长里短,从疫情见闻谈到隔离生活,从世界局势聊到明星八卦,闲散的氛围会让我们有一种错觉,似乎工作安排的不会太紧,任务也不会太多,假定这种状态会持续下去,期待单位会降低绩效要求。
这种错觉会成为一种自我安慰的借口,帮助我们更容易躲进舒服的泡泡里,逃避现实的烦恼。
重回轨道,可以做这样的自己
➣ 基于理性,重建安全感
在疫情肆虐时,我们确实应该提高警惕,它既帮助我们战胜威胁,也有利于守护安康。但过度的在意风险而否认和忽视当下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的事实,则会束缚住我们前行的脚步。
因此,我们需要避免反复咀嚼小道消息,多从正规媒体了解疫情信息,获得确定感;也要有意识的去关注疫情中积极正面的消息,了解抗疫一线人员的奋斗事迹,从他们的拼搏和奉献精神中汲取力量;
还要主动将隐隐的担忧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举措,通过出门带口罩,入室先洗手等行动,将个人防疫仪式化,逐渐变成自动反应,减少精力消耗及不必要的心理波动。
➣ 主动回忆, 连接今与昔
疫情期间远离工作环境,长期隔离缺乏工作氛围,当我们重返岗位时,多了一份陌生感,自然也少了过往的工作状态。
要找回工作节奏,不能凭空等待,想提取深埋的记忆,我们可以试着从办公室内熟悉的事物入手,作为找到感觉的线索。
比如可以重温一下年度计划安排,审视下自己电脑桌面遗留的资料,可以主动阅读过往的工作记录、查看邮箱里躺了许久的电子邮件……
通过将过去的付出和现在的任务连接,帮助我们快速寻回熟悉的感觉。
➣ 创造氛围,提高归属感
复工之后,同事之间花些时间交流是必然的,也是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过程,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自我安慰的空间。
然而我们需要意识到,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尽快融入工作中,我们就要抛弃幻想,试着给自己创造好的工作氛围。
当同事谈八卦许久时,我们减少参与,当他们谈业务时,我们积极交流,甚至主动开启话题,询问工作细节和工作流程,这样有助于创造投入、专注的团队氛围,同时对自己的言行也是一种鞭策和监督。
➣ 改变习惯,摆脱舒适区
隔离期间形成的休闲放松的习惯挺难改变的,追剧、打游戏、刷信息、睡懒觉等娱乐休闲活动让我们远离了现实的烦恼,即隔绝了疫情,又隔绝了工作,但我们在惬意的同时又不免自责。
如何摆脱业已形成的舒适区呢?
我们要意识到的是,不可能保持疫情期间娱乐活动的同时再增加工作任务。尝试兼顾的结果是娱乐依然会在工作前,工作效果不明显。
因此我们需要主动做减法。
★ 首先,可以梳理自己每天的时间分配,反思时间用到哪里了,有什么娱乐休闲活动占用了最多的时间。
★ 其次,有意识的拒绝这个娱乐活动,用工作任务取而代之。
★ 再次,立刻行动,工作时间立刻开始任务,去读或写任务内容,帮助自己进入状态。
当然,这个过程很难一蹴而就,习惯会不断提醒我们去娱乐,所以我们要刻意远离休闲项目,避免付诸行动,甚至可以直面诱惑,比如删掉手机、平板里的游戏或者视频APP,注销相关娱乐平台账号。
当新的习惯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我们自然会跳脱出停滞的状态。
➣ 适时提醒,提高成就感
漫无目的生活和工作,会让我们失去时间感,进而浑浑噩噩的消磨时光。
复工后,我们需要开始对自己的时间进行规划,需要着手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梳理。我们可以通过便签或者手机日程,在每天早晨罗列近期工作事项,根据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来排序,评估需要多久完成,让我们带着紧迫感快速投入行动中。
当自己闲下来时,看看这个日程安排也可以帮我们检查工作完成的情况,一面划去完成的事项,也给自己提醒,开启新的任务。
这样坚持下去,当我们每天晚上或者一周结束时,回顾自己的时间安排,看着那些完成的任务,会意识到时间并未白费,就更能感受到成就和充实。
对于这样的自己,也可以给自己一些奖励和放松,在这样有张有弛的生活工作节奏中不断前行。
本期的明见解忧信箱到这里就结束了。
希望孟然老师的回答能够帮助你找回工作上的动力与节奏。
如果你还有其他的困惑想要获得解答,可以预约咨询师开展专业系统的心理咨询或扫描文末图片中二维码写信告诉我们。
明见解忧信箱是一个开设在明见心理服务的用于解答大众困惑的专栏。
在本专栏中,你可以给我们写信,说明你的困惑,我们会每周挑选一个问题,并邀请一位专业的咨询师进行解答;
➢ 写信方式:扫描文末图片中二维码填写麦客表单。
下一期,我们会解答疫情期间大学生学业相关的问题。
下周见。
本期解忧咨询师
孟然
➢ 专业资质: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
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心理师(X-17-049)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0517000008200275)
➢ 擅长领域:
成人及青少年的情绪困扰
(焦虑情绪、工作压力、抑郁情绪、
自信心改善、失眠烦躁、身心疲劳);
人际矛盾(人际冲突、交往不畅、人际疏离);
恋爱情感问题(恋爱、失恋、夫妻、婆媳矛盾);
自我探索等领域的咨询;
职业规划;
心理适应等。
文|孟然 美编|吕满 审核|杨微 编辑|罗星宇